《天祥书稿》首发
序
有人说,一个人名字很重要,名字起得好,将影响他一生的命运。方天祥这个名字意味着天降吉祥,是对方家这个排行老四者的深情祝福。
说的也是,自天祥呱呱落地之后,这一家子就渐渐地兴旺起来了,父亲有了工作,母亲身体也硬朗了许多,一家人和睦相处,其乐融融。天祥从小就聪明灵 动,一股帅气,平时总喜欢涂涂抹抹,学习成绩一直很好,以其天资完全可以上高等学府,但人愿不如天意,正当年华,却遇上了“文革”,“上山下乡”到光泽当 了“知青”。不过,只要是好种子,撒到哪里都能生根发芽。在那年代,时兴政治宣传,乡村经常要出墙报,大家都看好天祥,因为在所有知青中,数天祥字写得最 好,真是时代出人才,天祥在农村“广阔天地”劳作之余,汲取大山灵气,全身心投入临习古贴,将《石门颂》、《兰亭序》、《礼器碑》、《曹全碑》、《张迁 碑》、《孔庙碑》都临得颇有心得。
1972年,他考上福州师范大学,毕业后分配到仓山区小学当教师,不久,为当时教育局施常明局长所赏识,调到局里任团队文艺干事,后又转任区文化馆 馆长。笔者与其相识是在1989年,福州市举行“温暖榕城”文艺百花奖文艺调演评比活动,仓山区参评的节目是由天祥组织、省名导演杨伟豪指导的舞蹈《别妻 诗》,在市里初评时,只得二等奖,此时,作为评委的我,总觉得有遗珠之憾,于是在复评时,秉公力争,该节目终于被评委一等奖。为此,我还专门撰写一篇短 评,在福州晚报上发表,时任福州市委书记袁启彤对这一节目给与高度评价。后来,舞蹈《别妻诗》参加华东六省一市汇演,荣获创作、演出、演员、舞美四项一等 奖。天祥以为我有识荐之功,从此,结为不解之缘。而后,笔者也移步书画,出于同好,交往日益密切,遂为挚友。
天祥从事文化宣传工作数十年,尤其在主持仓山区文化工作的十七年期间,注重文化精品创作,在历届省音乐舞蹈节、“温暖榕城”文艺百花奖及创建市、 省、全国文化先进区之中,广交文艺界朋友,如蔡继琨、陈奋武、陈德宏、檀东铿、曹三长、刘松年、陈启涛、蒋平畴、陈思奋、杨伟豪、石振华、严庭寿、陈永 生、许四海、邱孝胥、林希、康宇丹、宋珍珍、胡薇、黄忠钊、林澍、洪可人、陈秋萍、方彬等文艺界知名人士。因此,天祥的“好人缘”是名声在外的。天祥视他 们为良师益友,总会想方设法为“兄弟”们做点好事。诸如为老化架陈启涛办个展、力挺歌唱家胡薇办个唱、支持书法家刘松年出版书画专集、为烟山诗社办诗会和 出诗歌专集。人是有感情的,省市内许多艺术家当然要为仓山区艺术活动出谋划策。天祥组织创作的许多文艺精品,如获全国“群星奖”舞蹈大赛晋江的舞蹈《祥谦 起义》、在第七届省音乐舞蹈节作为开头节目的舞蹈《凤凰涅槃》、获省首届民间故事舞蹈比赛银奖的舞蹈《田螺姑娘》等等,在全国、省、市各种赛事中赢得数百 项奖项,更为仓山区获市、省、全国文化先进区称号作出巨大贡献。
在大家印象中,天祥总是个大忙人,整天风风火火,从事文化工作,年年点子不断,文化活动内容精彩纷呈。可喜的是他始终没有放松对书法爱好的追求,他 总能在繁忙纷杂的公务中,见缝扎针地临帖、研习、创作。他的作品既秉承了先贤书法的真味,更以现代的审美意念推陈出新。他不单把写字当作自己一生的爱好, 同时也视其为人生意志的磨炼和情操的修养,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至高无上的享受。
时逢中华人名共和国六十二周年华诞,仓山区委宣传部、文体局、文联在天祥兄临近退休之际,专门为其举办个人展览和出版《方天祥书稿》专集,以示对这位长年耕耘文化艺术工作者的最高奖赏。作为同道上的好友,我乐以为序。
江爱松序于
二〇一一年中秋